星期日, 11月 09, 2008

KLANG - A TRIBUTE TO KARLHEINZ STOCKHAUSEN

自11月1-9日,倫敦的Southbank Centre舉辦了名為'KLANG - A TRIBUTE TO KARLHEINZ STOCKHAUSEN'的小型音樂節,以紀念在2007年12月逝世的德國作曲家Karlheinz Stockhausen,當中包含了音樂會,講座,Stockhausen在倫敦時授課的影片撥放等活動. 演出作品的重點集中在Stockhausen晚年在'LICHT'歌劇系列完成之後的另一新的作曲計畫:'KLANG' - 以一天24小時的每一小時為題作曲. 藉由這次的音樂節,愛樂者終於有機會能一窺Stockhausen晚期的音樂風格,同時數首Stockhausen不同時期的作品也囊括其中,以同時展現作曲家整體思維的風貌. 在今年的BBC PROMS音樂祭當中便已有兩場主題音樂會,演出Stockhausen早中期最重要的作品'Gruppen', 'Kontakte', 'Stimmung'與'KLANG'系列的'5th hour',而在明年初的倫敦Barbican音樂廳與BBC Symphony Orchestra也將舉辦數場音樂會以玆紀念,並以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Hymnen'作為壓軸. 以此可見英國樂界對於這位20世紀音樂代表人物之一以及其影響的高度重視與尊敬.

Stockhausen最為人稱道的乃是其獨到創新的點子與概念,以及對於聲音有著令人耳目一新的美學觀點. 他在早期1950-70年代的作品有如石破天驚的轟動,並讓聽眾們重新檢視與思考對於音樂和聲響本身的聆聽態度,就有如'2001太空漫遊'中的黑巨石一般,觸發當代思想與智性的演化, 但是他對於非協和音的喜好與對數學的極度執著,使得另一方面其共鳴而生的天外之音對於當下的普羅大眾卻是震耳欲聾. 他在1950-70年代的形象,也是我們一般從音樂史書籍與市面上可見錄音中所能認識的,是一位以作品'文以載道'的時代先驅,而另一方面以古典音樂的觀點,便是Stockhausen直接同等於噪音,且沒有什麼可聽性的.

很可惜的,一些延續至今的定見卻僅是片面而且並非完全公道的. 當然這多少來自於Stockhausen作品現場演奏的參與機會並不常見,使得Stockhausen自早期作品中便已極力強調的空間元素,與中期作品之後所加入的劇場元素並無法單從錄音或廣播中體會,這些在現場才能體會到的整體概念事實上乃是Stockhausen作品魅力的重要來源之一,當然也正是這些因素使得其作品有機會能公開演出的難度大增. 即便像是早期的電子作品'少年之歌',聽了在現場有著良好設定的環繞四聲道演出之後,才會真正感受這此曲真正的面貌,這是完全超乎一般的聆聽經驗. 相較之下,2聲道的錄音版本與之相較可說風味已失一大半了,同時也失去作品大半想要表達的概念了. 就算是當今電腦與軟體科技已發展成熟,我們仍然很少聽到有音樂創作是像這首50年代草創時期的作品般,能真正能以空間為概念來作曲的. 在這次音樂節當中所撥放的8聲軌電子原音作品 'KLANG - 13th Hour: Cosmic Pulses'以及電子原音與人聲作品'KLANG - 19th Hour: Urantia for soprano'便是直接體現這種'空間作曲'概念的最後代表作. 尤其是'Cosmic Pulses',可堪稱Stockhausen晚期的巨作,引領著聽眾遨遊於24道音流在8軌環繞音響當中,激烈散射軌跡所交織而成的浩瀚聲響宇宙,這是聽覺的星間飛行.

Stockhausen的作品創作背後常有非常嚴密的數學構思或是所謂的'公式'來作為曲子本身的架構或推動力,並融合自身對於聲音透徹的了解,與身為作曲家的直觀與靈感. 最具其典型的作品之一乃是70年代的'Mantra',此作可視為集Stockhausen前中期作品思想大成之巨作. 標題'Mantra'僅僅單純來自Stockhausen引援自印度神秘學(佛教?)對於樂音與自識可相連的思想觀,來為自己在這首作品所建立的系統與背後寓義來背書. 作品亦本身結合有限度的即興,但整曲大部分建立在作曲家將開頭旋律(formula)中的13個樂音,各自在曲中的各個段落(cycle)為基音作著結構,時程,節奏,強度與音色(藉由電子儀器的幫助)的展開. 最後在結尾,樂曲被以極快的速度來演奏,甚至音符們在時間上就已被壓縮成一串串的合音,意喻達到作曲家所謂'瞬時'的概念.

Stockhausen在70年代的作品'Trans',90年代的'直昇機四重奏',以及'KLANG'的'4th hour -Heaven's door'暗示了Stockhausen創作動機的另一個重要來源:夢境的具現化. 這項動機所賦予的超現實,非理性與暗示性,或甚至因此而摻雜了些許難以言喻的幽默讓Stockhausen的作品有了另一種全然不同的風貌. 'Trans'的演出結合了燈光與演奏者動作的戲劇元素,一場具體而微的音樂劇場由然而生. 裡頭固定反覆的契子具象聲響,對於素來以厭惡反覆聞名的作曲家而言,這或許象徵著是某種惡夢. 這些表演元素在一些有如密儀般的作品中不僅帶出提醐味,甚至也點出猶如當頭棒喝的禪意. 例如在'Orchester-Finalisten'中,管絃樂團團員們為了贏得演出席位,所受的最終考驗為模仿受其八方環繞的具象音樂,其材料來自地球上四處的自然與人間的聲響,像是港灣的聲音,孩童在泳池的戲水聲,戰機的噴射引擎噪音...等. 相較於具象音樂的豐富自然,由於演奏者們被給予著極為有限的演奏材料,並伴隨著極為誇張的動作,便有如一個個被上了發條後便四處顫動的玩具模型一般. 最後當低音大提琴開始發狂般的猛拉特拉之時,從後台卻不經意地走出一個木乃伊,一直走到低音大提琴手旁並敲了聲鑼,此時低音大提琴手才好似解脫般地驟然停止. 另一作品'KLANG - 10th Hour: Glanz'則是三個獨奏者圍繞著'發光物體'演奏,旋律主要來自另一作品'5th Hour: Harmonien',旋律的平和協調給予了此曲平靜溫暖的基調,儘管聽來有點像外星人在聊天. 演出中前後還共有3次從後台或是觀眾席邊走入的其他獨奏家們陸續'進來取暖'及插個花,有一段源自聖經的拉丁文在演奏途中也被朗誦出來:Gloria in excelsis Deo, et in terra pax in hominibus bonae voluntatis (天主在天受光榮,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 - 此句來自頌讚耶穌基督降生的經典讚美詩),此曲的聖誕喻意藉由這些元素而具體化.

Stockhausen真正開始將世界各地神話宗教的思想作大融合(或是要說難聽點的話便是大雜燴)的作品除了人聲作品'Stimmung'之外,便是他70年代之後共耗費25多個年頭才完成的'LICHT'歌劇系列. 這一段長時期的閉關與歌劇的題材讓外界對Stockhausen有著相當大的誤解,或甚至被淪作茶餘飯後八卦的題材,不但當年將他奉為神祇的信徒們摸不清其葫蘆裡到底是裝什麼膏藥,連當初一同跟他打拼的音樂夥伴們也搞不清他腦袋裡到底在想什麼,因而最後紛紛遠離他. 如今當自這些歌劇中的部分片段,終於能有機會演奏於大眾之前後,自此我們能感受到的是作曲家真正內在人性且深刻的一面,而不再僅是早期意氣風發,充滿才氣,文以載道的前衛才子了. 而其看似天馬行空的歌劇劇情,其實我們可以先將之單純看作一位已體會到為人父的作曲家,為其愛子(扮演歌劇的主角)所設計的一趟音樂成年之旅. 這次音樂節的的最後一場音樂會曲目'Lucifer's Dance'即是歌劇'SATURDAY from LICHT'的第3景,此曲藉由爵士的大樂團編制與角色Lucifer神秘又略帶嘲諷般地引介,音樂散發出無比炙熱的動力與狂亂騷動,在這場有如施展魔法般的音樂儀式中擊退光明的力量,歌劇的主角Michael.

'KLANG'系列的作品之一,'5th Hour: Harmonien'有著低音豎笛,長笛與小喇叭獨奏版本,且不同樂器的演奏版本之間有些許的變化. 旋律素材本身源自於'KLANG'系列作品所共用的24音符序列,而此24音符序列也其實源自於Stockhausen在50年代時,用於數個作品之中(如'Gruppen')的兩個12音符序列. 且作品的架構有著精心設計的數學排律與對稱操作,但是實際的演奏聽起來卻是相當自然流暢,並伴有自由即興的空靈氣蘊. 這次音樂節所演奏的是低音豎笛和長笛版本,由Suzanne Stephens和Kathinka兩位作曲家的密友所演奏,其富含情感且流轉的詮釋,曲終餘韻的清爽回甘,伴隨我們追思這位20世紀西方最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參考資料:
1. 音樂節手冊
2. Wikipedia - Mantra
3. http://www.jimstonebraker.com/maconie-finalists.html
4. Other Planets: The Music of Karlheinz Stockhausen -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iuJP2gIDDJkC&printsec=frontcover&dq=stockhausen&hl=zh-TW

BBC PROMS音樂祭Stockhausen主題音樂會錄音mp3
http://www.analogartsensemble.net/2008/10/stockhausen-day-at-bbc-proms.html

last fm有不少張Stockhausen作品CD的線上撥放
http://cn.last.fm/music/Karlheinz+Stockhausen?autostart=1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讚啦,好文章
Rhan Adams 也很讚

(・ω・) 提到...

謝謝啦~~